麻豆印象传媒有限公司|91制片厂糖心vlog柚子猫|欧美精品福利在线看|自拍偷拍你懂的|麻豆传媒md0044沈芯语|麻豆传媒宁洋子在线观看|麻豆传媒温婉琳的微博名|91果冻电影制片厂91电影制片厂电影,视频|91制片厂还有么|星空传媒无限在线,麻豆传媒二十四部迅雷,精东影业下载地址,md2.pub麻豆传媒官网app

您現(xiàn)在的位置:首頁 > 雜志 > 2025年 > 2025年第5期 > 領導科學/決策藝術 > 領導力

“小板凳”上巧解社會治理“千道題”

  作者:錢自二  來源:決策網時間:2025-05-20

5月7日,一場別開生面的“板凳會”在安徽省廬江縣羅河鎮(zhèn)羅咀村舉行。

廬江縣人民法院干部同鄉(xiāng)親們圍坐在一起,參加此次“板凳會”。村民們搬來小板凳,敞開心扉,暢所欲言,共同討論土地糾紛、村風民風改進、森林防火、預防電信網絡詐騙等話題,針對該村發(fā)展面臨的現(xiàn)實困難問題發(fā)表意見建議,鎮(zhèn)村相關干部一一登記在冊,悉數(shù)回復,縣法院干部用心傾聽,并回答其中的涉法涉訴問題。

基層治理作為國家治理的穩(wěn)固基石,是鄉(xiāng)村振興的基礎保障。廬江縣積極創(chuàng)新治理模式,突破傳統(tǒng)會議的局限,將議事場所延伸至田間地頭和農家小院,借助“小板凳”這一親民載體,成功凝聚起廣泛的“大共識”,探索出一條黨建引領、群眾參與、共商共治的基層治理新路徑。

“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這一面”

一切為了群眾、一切依靠群眾,從群眾中來、到群眾中去,這是我們黨的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,也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優(yōu)秀品質。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、劉少奇、周恩來、朱德等,無論在革命戰(zhàn)爭年代,還是在和平建設時期,在密切聯(lián)系群眾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,就是經常與老百姓同坐一條板凳、一個土炕、一張飯桌。

新時代以來,習近平總書記的腳步遍布大江南北,定格了許多和干部群眾圍坐聊家常、共商家國事的溫暖瞬間,成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弘揚黨的優(yōu)良作風、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最好詮釋。

2015年6月,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遵義縣楓香鎮(zhèn)花茂村考察,同村民們坐在一起親切交談。當時,黨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方針政策促進農村發(fā)展。大家高興地訴說黨的富民政策好,日子越過越開心。

正是在這里,習近平總書記說出了那句溫暖人心的名言:“黨中央的政策好不好,要看鄉(xiāng)親們是笑還是哭。如果鄉(xiāng)親們笑,這就是好政策,要堅持;如果有人哭,說明政策還要完善和調整。”

2016年4月,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安徽省金寨縣花石鄉(xiāng)大灣村,同鄉(xiāng)親們坐在一起拉家常,聽鄉(xiāng)親們說脫貧措施。他詳細詢問孩子的學習情況,指出要做好教育扶貧,不能讓孩子們輸在起跑線上,教育跟不上世世代代落后,學一技之長才能有更好保障。

“聊的是家長里短,問的是民生冷暖,聽的是群眾心聲”。“板凳會”形式質樸簡易,幾張板凳一擺,黨員干部便與百姓圍坐一處,貼心交流、暢談家常、傾聽訴求、化解難題、紓解民憂、調和矛盾……零距離聽取群眾的心聲和呼聲。

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,人民群眾身處實踐最前沿,對實踐變化感知最敏感、感受最深切,也最聰慧,只要走到人民群眾中去,很多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就能豁然開朗、找到答案。

開好“板凳會”,要“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這一面”,座相鄰、情相融,心相通、志相合,以真心換真話、真情贏交心,真正同人民群眾想在一起、干在一起。

廬江縣“板凳會”是一個生動實踐。

“哪里有問題,哪里開會”

廬江縣“板凳會”不僅是簡單的形式轉變,更是基層治理理念與機制的雙重革新。

首先,打破空間壁壘,讓治理更接地氣。

傳統(tǒng)會議受限于固定的場所和程式化的流程,往往與群眾實際需求脫節(jié)。廬江縣將“板凳會”下沉至問題一線,如田間地頭、村民家中,甚至矛盾糾紛現(xiàn)場,直擊問題、直面困難,解決群眾操心事、煩心事和揪心事,做到“話有地方說,事有干部管”。

湯池鎮(zhèn)三沖村在修路過程中,網格員黃世進直接在黃七路施工現(xiàn)場支起“板凳會”,村民與干部圍坐討論修路方案,最終推動項目落地,并安裝20余盞太陽能路燈,惠及400余戶村民。這種“哪里有問題,哪里開會”的模式,實現(xiàn)了治理資源與群眾需求的精準對接。

其次,重塑參與主體,從“單向管理”到“雙向互動”。

群眾既是基層社會治理的參與者,也是基層社會治理的受益者。廬江縣“板凳會”的核心在于激發(fā)群眾主體性,讓群眾當好社會治理的“主人”,最大限度地調動和激發(fā)人民群眾的主動性、創(chuàng)造力。

礬山鎮(zhèn)石峽村在開展高標準農田整治項目建設中,山邊、新屋部分農戶損失自留地,相關群眾意見很大。分片村干部實地召開“板凳會”,宣傳該項工作政策意義,大家坐下來商量提出方案,報鎮(zhèn)黨委政府,在鎮(zhèn)大力支持下,會后組織施工方在山邊村民組平整3畝土地,按人口分攤到各戶,群眾感到滿意,項目開展順利。

最后,構建閉環(huán)機制,確保問題“件件有回音”。

“坐下來”找問題,尋求解決方法,是“板凳會”的重要內容。通過面對面交流,現(xiàn)場擺問題、議對策、解難題,構建起一個以群眾需求為核心的導向機制,形成“收集—協(xié)商—落實—回訪”的閉環(huán)機制,實現(xiàn)了能辦的事當下辦、轉辦的事代理辦、不能辦的事耐心告知怎么辦,為群眾提供全方位服務。

目前,從全縣來看,廬江堅持“零懈怠”落實問題辦結,將收集反饋的問題分解為民生民政、基礎設施、教育醫(yī)療、農業(yè)生產等8個方面共1385個,對于村“兩委”能直接辦結解答的814條問題現(xiàn)場回應,對于村居難以解決的539個問題及時向上級部門和縣直有關單位“吹哨派單”,在后續(xù)“板凳會”上說明辦理進度,對于難解決的32個問題提請聯(lián)系所在鎮(zhèn)的縣領導進行調度,對于政策不支持的,向群眾做好解釋說明。

巧解“千道題”

廬江縣“板凳會”以問題為導向,重點破解政策落地難、群眾參與低、矛盾化解慢等基層治理痛點,實現(xiàn)了在“小板凳”話治理,巧解基層治理“千道題”。

一是答好政策宣傳“基礎題”:從“官話”到“鄉(xiāng)音”。

基層政策宣講常因形式僵化而效果不佳。廬江縣利用“板凳會”的拉家常形式,用方言俚語解讀政策。每次“板凳會”召開前,都會通過村廣播、張貼公告等方式通知到每家每戶,確保一戶不少、一人不落,目前已覆蓋2579個村居民組3.6萬人次。

二是破解為民服務“應用題”:從“被動響應”到“主動問需”。

新時代踐行群眾路線,必須實現(xiàn)從“坐等上門”到“主動下沉”的深刻轉變。這種轉變不是工作方式的簡單調整,而是執(zhí)政理念的全面革新。廬江縣通過開展“板凳會”,干部變“坐等上門”為“主動下沉”,深入田間地頭、工廠車間、社區(qū)街巷,在與群眾面對面交流中察實情、聽真話、解難題。

三是化解矛盾調處“加分題”:從“沖突對立”到“共識共建”。

“板凳會”反映的是民聲、匯聚的是民智、化解的是民憂、贏得的是民心,生動地詮釋了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“把屁股端端坐在老百姓這一邊”的為民情懷。

通過“板凳會”,廬江縣干群同坐一條凳、同喝一壺茶,在“嘮嗑”間消除百姓煩心事,當好矛盾糾紛化解的“和事佬”,成功化解矛盾471起,化解率達90%以上。

目前,廬江通過全面推行“板凳會”,讓縣鎮(zhèn)干部進村入戶、村居干部常態(tài)化入戶走訪,想群眾之所想,急群眾之所急,通過“板凳會”幫助群眾解決可感可及的關鍵小事、牽腸掛肚的民生大事、家長里短的日常瑣事和一些“急難愁盼”之事,已召開547場“板凳會”,在一線聽民情、聚民智、辦民事,聽取群眾意見846條,解決群眾問題1224件。

廬江“板凳會”的實踐證明,真正的善治源于對群眾需求的尊重與回應,這不僅很好地引導了群眾參與基層治理,將矛盾糾紛問題得到及時發(fā)現(xiàn)及時化解,構建了良好的干群關系,也有效提高了黨員干部聯(lián)系服務群眾的工作實效,提升了基層治理水平。

(作者單位:廬江縣委黨校)

0
X
X